在民间的说法中,霜降当天不同的天气状况,对未来的阴晴雨雪或年景等有一定的预兆作用;老祖宗也凭借过往的经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谚语性说法。下面,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九月不打霜,十月无霜打
我们知道,“霜降九月中”。也就是说霜降节气,一般从农历九月开始,到十月前结束,共计约15天,而后,就进入农历十月,也就是立冬节气了。
谚语:“九月不打霜,十月无霜打”,意思是说,霜降节气通常是在农历九月中下旬,如果在农历九月没有出现霜降天气,那么说明天气晴朗,温暖如春,没有出现大的寒潮,温度普遍偏高,难以形成霜降降临。
如果出现这样的天气,那么晴朗温暖的日子,还会持续一段时间,到了农历十月也不会出现下霜,预兆着冬天温度偏高,是个暖冬天气。

2、霜降晴,晴到年瞑
谚语:“霜降晴,晴到年瞑”。不难理解,如果霜降时节天气晴朗,干旱少雨的话,那么这样的天气,将持续时间比较长,能延长到整个冬天,天气多是晴朗无雨为主,雨雪偏少,温度普遍偏高,是个暖冬现象。
3、霜降无雨,冬干春寒
“霜降无雨,冬干春寒”。主要是说如果霜降时节,天气干旱少雨,阳光高照,那么预示着整个冬天比较干旱,也就是雨雪匮乏,天气相对比较暖和,不是太冷。但是,到了来年春天,多是寒冷天气,容易出现“倒春寒”现象,不是好兆头!
正如有的谚语说:“霜降晴天,冬不冷”。这两个谚语几乎是一个含义,说明了同一个问题。也就是说如果霜降时节天气晴朗干燥,那这个冬天也不会太冷。

4、霜降见霜,立冬见冰
谚语说“霜降见霜,立冬见冰”,实际上表明的是气候相对比较正常。由于此时冬季风基本完全取代了夏季风,干冷空气也开始完全占据了上风,逐渐一统天下。暖湿空气已被边缘化,带有夏季和初秋特征的许多天气已经退出。
霜降本来反映的就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,天冷后气温达到霜点,倘若夜间有充足的水汽可供凝华,成霜属于正常现象。
霜降见霜,气候正常。立冬见冰,也是同样。与此道理几近相同的谚语说法还有,“霜降见霜,小雪见雪”。
在正常的年景和相对正常的气候环境下,霜降见了霜,小雪交节时出现降雪现象,并没有什么奇怪的。

5、霜降打了霜,来年烂陈仓
此谚语想告诉人们的是,如果霜降交节当天下了霜,预示来年风调雨顺,庄稼会长得很好。
农家因为收获的粮食多,新粮压陈粮堆积在粮仓中,日久天长,要是保管不当的话,压在仓底的陈粮兴许有坏掉的可能。
由于霜降时气温变得更低,时常有冷空气来袭,气候正常,条件合适时,容易成霜。霜降见霜,意味着当时和来年的气候正常。在正常的气候中,庄稼必然会长得好,收获多。

谚语“霜降见霜,稻像霸王”、“霜降见霜,米烂陈仓”,道理也是同样的。
